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鸣钟开市,到今天走过整整三年。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三年来,北交所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截至目前上市公司达到257家,总市值6694.95亿元,“主阵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市场在高质量扩容的同时,正在加速释放新活力。
普惠金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行融资超540亿元
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是世界性难题。三年探索,北交所目前已基本构建起一套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包括发行上市、持续监管和交易,推动着金融资源向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
“北交所初步探索了资本市场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为更多类型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机遇。开市三年,北交所上市公司累计发行融资超540亿元,平均每家约2亿元。规模不大但惠及面广,让有限的社会资源惠及更多中小企业。
借助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支持,部分北交所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创新,部分公司专注产品创新,实现稳链、补链、强链。
北交所大批上市公司正加速走向“专精特新”之路。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看,有八成以上投向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最新数据显示,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超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10家公司还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认证。
“将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这位负责人表示,将有针对性地完善上市标准、优化审核机制、丰富产品工具,增强制度包容性,建立精准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领域企业上市发展的适应性安排。
大涨破圈
投资者已超760万户
超八成为中小企业,近九成为民营企业,北交所目前已初步聚集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市场功能逐步完善。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余伟认为,市场体量的增大,为更好吸引优质公司和耐心资本提供了保障。
9月底以来,A股上演强势反弹,北交所堪称全市场里“最亮的仔”,屡屡破圈。以北交所市场“晴雨表”北证50指数为例,目前相较今年低点涨幅高达150%。今年以来,北交所日均成交金额超过95亿元,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
作为一个新生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北交所短短三年已积累下数量庞大的投资者。据了解,北交所目前合格投资者数量已超760万户,投资者群体持续壮大,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公募基金、私募创投基金等参与度逐步提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推动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各方热切期盼。北交所方面表示,在投资端将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培育耐心资本,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除股票外,北交所的债券业务也实现平稳起步。截至目前,北交所已服务国债发行8.22万亿元,其中特别国债4000亿元,投向“两重”“两新”等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方向;服务地方政府债券发行7214.16亿元,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
创新赋能
北京企业研发强度超8%
在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北京板块”创新成色十足,多项指标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据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地区共有北交所上市公司23家,位于全国各辖区第三位,居江苏、浙江之后。平均每家企业公开发行融资2.49亿元,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2.01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和项目扩建。
从创新属性看,23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轻资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12家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8.03%,显著高于北交所全市场均值4.93%,创新属性鲜明。
从今年前三季度成绩单来看,23家上市公司实现平均营收达4.81亿元,略高于全市场平均水平。从市值表现看,截至11月12日,23家上市公司总市值851.12亿元,平均每家市值37.01亿元,高于全市场平均市值。
目前,北交所审核发行已基本实现常态化,更多京企也在积极奔赴北交所。据悉,目前北交所在审的北京企业共有8家,正在接受辅导企业29家。新三板梯队中,今年以来北京共新增14家挂牌公司,其中9家为专精特新企业。
(责任编辑:张紫祎)推荐阅读: